【资料图】
闵敏 张帆
“虽然我现在残疾了,只能坐在轮椅上,但是大家给予的帮助,让我内心感到十分的温暖”在德安县车桥镇白水村,村民郑相保对多次上门关心他家情况的镇村干部激动地说道。
郑相保的妻子何桂兰患有肾衰竭,一直以来无法从事重体力活,作为家中的主要劳动力,去年郑相保不慎从自家二楼跌落,摔成重度残疾,这让他们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举步维艰。经过走访核实、开会研判,郑相保家被纳入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对象,该镇镇村干部立即行动,开展帮扶工作,帮助其申请了防贫保险,还办理了B类低保以及残疾人补贴等。
“现在我家老头子正是术后恢复期,每个月康复治疗还要钱,政府的帮助解了我们燃眉之急啊。”何桂来欣慰地说。
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,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,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。为进一步抓牢抓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,该镇创新工作机制,坚持“科学化动态监测、常态化走访排查、精准化到户帮扶”,多措并举织密“监测网”,筑牢“防火墙”,努力构建起防止返贫致贫的“铜墙铁壁”。
“我们会挨家挨户走访农户,和村民们拉拉家常,了解农户有没有生大病,有没有大额支出,今年收入怎么样等等,一旦发现情况,及时联系村里,只要符合条件的都被纳入监测户,根据实际情况获得相应帮扶。”车桥镇乡村振兴工作站站长蔡严宽说。
为加强动态监测,该镇要求全体镇村干部下沉到村、组、农户家中,按照“全覆盖、地毯式、无遗漏”原则,开展集中排查与日常走访排查,做实部门预警信息的核实比对,精准识别重点关注对象。对农村特困供养人员、低保对象、残疾人家庭等“八类人群”进行监测筛查,建立重点关注人员台账,实施动态管理。对符合条件的对象及时纳入监测范围,根据风险类别,完善“一户一方案、一户一措施”,按照“缺什么、补什么”原则,制定不同类别帮扶计划。从产业带动、稳定就业、医疗保障、住房安全等方面对症下药,做到帮扶任务明确,帮扶措施具体到位,确保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,真正打通防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截至目前,通过“三线预警”,德安县车桥镇共识别监测对象20户54人,通过精准帮扶,已稳定消除风险9户,正在走消除风险程序的6户。下一步,该镇将进一步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,做到应纳尽纳,应帮尽帮,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致贫现象,为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。
X 关闭
Copyright 2015-2022 北方空净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2021034106号-50 联系邮箱: 55 16 53 8@qq.com